近日,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授獎成果公示,嘉職院《四融四新:鄉村振興“新農人”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取得又一歷史性重大突破。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嘉興作為全國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農村率先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迭代升級,亟需培養一大批具有更高職業素質和能力水平的鄉村振興新農人。

本成果針對涉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規格不夠精準、課程體系滯后于三產融合態勢、教學組織與農業生產過程對接不緊密、育人機制不健全”等教學堵點,自2009年《嘉興培育現代職業農民的思考》研究開始,經過近10年的實踐檢驗,逐步形成了鄉村振興新農人“四融四新”培養模式。

研教深融,確立人才培養新規格,實現教學目標與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高度契合。專業嵌融,創建專業課程新體系,確保教學內容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動態吻合。耕讀交融,實施教學組織新形式,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無縫對接。多元共融,建立協同育人新機制,保障育人主體作用的發揮。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學校鄉村振興新農人“四融四新”培養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

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學校成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成果實施以來,輸送鄉村振興新農人6600余名,開展省內農村實用人才技術培訓15萬余人日。涉農專業學生獲省級及以上競賽獎164項(其中國家級27項),2014屆施愉夢來等同學獲全國職業學?!疤魬鸨碧氐泉?。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平均98.2%,涌現出一批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農人。農民大學生毛銀橋、章何兵將“臟亂差”的養豬村建成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15屆畢業生江鄞創辦農業科技公司,無人機植保服務面積達8萬余畝。

新農人培養模式作為典型案例廣泛推廣,被全國涉農院校借鑒應用。學校牽頭組建長三角示范區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聯盟;立項國家級、省部級涉農教研項目17項,發表論文69篇,在教育部研討會、中國農學會等作典型經驗交流13次;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專報信息》刊發“培養本土化新型職業農民”的做法,并被教育廳作為典型經驗推廣;新農人培養案例被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科教動態》印發,并入選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會議材料,會議籌辦方教育部職成司高度肯定學校在鄉村振興中的突出作用和貢獻。廣西農職大、宜賓職院、黑龍江農職院等30多所院校來校學習交流。

教學改革及創新實踐特色鮮明,贏得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高度贊譽。“學校教學改革為解決農村人才‘植根性’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鑒與推廣的范例”——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專程來校調研給予高度肯定,時任浙江省副省長王建滿批示在全省推廣。中央電視臺CCTV-13以“田野里的新農人”作新聞報道,中國教育電視臺《職教中國》以“鄉村振興背景下‘新農人’培養的職教方案”作40分鐘的專題訪談,《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農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對本成果報道200余次。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助力西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依托農業農村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和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為全國培訓新農人5.5萬余人日。對接新疆、云南、青海、四川4省8縣,開展種養技術、農產品營銷、鄉村旅游等培訓1萬余人日,對口幫扶7所學校建設涉農專業,成立嘉興鄉村振興學院沙雅分院。主持人社部項目《“紅船領航”專家服務瀘水市鄉村振興發展行動計劃》得到云南省委領導批示肯定,職教幫扶經驗被《浙江政務信息專報》采用。


(圖文來源:黨委宣傳部 校對:付夢婕 審核:王音主編:張紅宇)